|
|
|
友情链接: |
|
|
|
|
|
作者:mary 发布时间:2025/4/8 15:04:07 浏览次数:8
今晨星河低垂,我们以最沉痛的心情缅怀中国妇女研究先驱、性别研究专家高小贤老师。2025年4月2日,这位毕生致力于妇女发展事业的思想者与行动者,不幸离世。您的离去,是妇女发展事业的重大损失,更是千万被您照亮人生的女性心中永远的缺憾。 高小贤老师生于三秦大地,您以知识女性的双重觉醒叩问时代。从陕西省妇联研究室主任到多家社会组织创始人、发起人,您四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知行合一"的信念。1995年北京世妇会上,"红凤千花帐"的万千丝线既是中国女性团结的具象,更是您用文化赋权的诗意宣言。这面凝聚着三秦女儿巧思的锦绣长卷,如今已成为中国妇运史上的永恒丰碑。 高小贤老师之智,在于洞见教育与女性发展的深层关联。您执炬于寒门,托举贫困女大学生和困境儿童改写命运;您深耕乡野,在合阳、丹凤、宁陕等地培育出中国首批女村官。当"红凤工程"的羽翼掠过三秦大地,您用"助学-赋能-参政"的三重进阶,为中国乡村女性开辟出从家庭走向自我发展的觉醒之路。与此同时,您策划推动构建多个全国性及区域性支持网络:中国社会性别与发展网、中国6家妇女NGO能力建设网、反家暴支持网络、西部社区服务创新公益论坛、中国妇女组织能力建设网、陕西NGO学习网、NGO救灾重建网等,促进了国际和国内网络成员间的交流与分享,实现跨机构资源整合与知识共享,凝聚社会组织发展合力,持续推动公益行业生态化升级。 高小贤老师之勇,在于突破体制与民间的边界。您以学者之智构建理论体系,出版专著13部,论文76篇,将"银花赛""农忙托儿所"等集体化时期的妇女经验转化为学术资源;又以行动者之姿创建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陕西家源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陕西妇源汇公益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中心等多家社会组织以及半边天书吧/文化空间,共同为“与妇女一起,联合社会所有力量,致力缔造一个资源共享、机会平等、没有性别歧视的社会”之愿景不懈努力。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民间组织概念尚属陌生时,您已让民间力量成为推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专业行动者。 高小贤老师之诚,在于对历史与传承的敬畏。古稀之年仍率平均70岁的学者团队,耗时18个月抢救性拍摄《半边天史话》系列纪录片。从50年代妓女改造到70年代"长城姑娘治沙连",您用影像为共和国妇运史存证。2024年1月31日上午,您带领我们深入探讨如何用行动实践呈现历史的延续性,希望藉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强调“只有扎根中国土壤,才能生长出真正的本土理论”。那一刻,我们不仅感受到您对研究的执着,更触摸到一种深沉的责任——让实践升华为理论,让中国经验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使在病痛缠身的日子里,您仍坚持带领团队梳理二十多年积累的项目资料,志在推动亲历者共同构建一个"基于中国经验的妇女发展理论体系",让后来者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高小贤老师之风,山高水长。您让农村妇女懂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铿锵,让学界看见本土经验的世界价值,让世界听到中国妇女运动的独特叙事。今天,三秦大地春日盛开的每一朵花在诉说:那个教会我们挺直腰杆的人走了,但您留给我们的女性力量和女性精神已化作满天星斗,永远照耀着女性觉醒和发展的路途,同时也唤醒了男性的性别平等意识。 高老师,请您见证——您播撒的火种,必将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燎原;您未竟的中国乡村妇女案例集,将由千万觉醒的女性和男性共同书写。 高老师,愿您安息!
您带领和追随您脚步的朋友 和发展工作者敬上 2025年4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