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坐在我们面前,瘦瘦的身体蜷在大大的校服里。
13岁,很沉默,只是坐着。起先,一直沉默着。
5年级,成绩很好。
问她,你爱念书吗?
她说,不爱?
为什么呢?
“念不起。”
问她,一周2元钱零花钱,怎么够?
3毛钱一壶热水,每周用2-3壶,洗脸洗脚洗头。还要笔和纸,也要买来,有时候也买点吃的,因为夜里实在饿得慌。还有简单的生活用品。
怎么够?
她说,够的。很小很小的声音。
然后,突然,泪如雨下。
像拧开的水龙头关也关不住。
这个小时候被爸爸捡来,没有妈妈的姑娘,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后来,读了书,住进学校。
她抖着肩膀,一直在哭。
给她纸巾,一张,两张,三四张。
要来她的左手,放在我的右手上,微微握着,有点凉。
好一会儿,跟她说,姑娘,你已经很棒了,我们来,只是希望能提供一点点服务给你,让你更棒。
她低着头,只是点了几下。
2. 傍晚的时候,我们去了他家。
奶奶正好蒸了一大锅米饭,热腾腾的。
爷爷冒着雨踩着桥,去地里摘来辣椒。
还有不一会儿,小伙子就回来了。
那一天,是他10岁的最后一天。爷爷奶奶特地准备了炒辣椒和白米饭做生日餐。
那天过后,他11岁。有7年没见过妈妈了。
他3岁那年,爸爸得了重病,妈妈大概是穷怕了,怕到了彻底失掉希望,离开,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他记不得她的模样。
很多年,爸爸外出打工,他和爷爷奶奶就住在山边的老屋里,从那儿到学校要走1个多小时。
他每天都这么走着,早一趟,晚一趟,冬天夏天的,也没觉得有多么苦。
只是,突然有那么一天。
他跑回家,问奶奶,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去学校,可为什么总是你和我爷去?
他说着说着,就哭了。
奶奶觉得,那一刻,娃很苦。
3个月前,他在南方城市里打工的爸爸受了重伤,摔断盆骨和尿管。这些日子才做完手术。
他也有很久没有见到他了。
奶奶说,现在国家政策好,老师不时给孩子送点纸和笔,过年的时候,还给了一身新衣服。
那天,我们等了一会儿,还是没能等到他回家,和小伙子说一声,生日快乐。
3. 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她张了张嘴巴,又合上。
他挤着眼睛笑了笑,挠挠脑袋,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
于是,我们就把纸和彩色的笔发给他们。
然后,一二三一二三地排开,给了他们熟悉的名字—核桃,板栗和玉米,冠以队名。
那是他们生长的村落里最熟悉农作物,是口粮,也是零食,和卖了钱可以换来笔和纸的东西。
他们铺开纸,就在雨水刚刚浸过,晾干的操场上,在9月末,初晴的秋天下午。
10分钟后,一个个梦想就在纸上。
十几分钟后,他们依次站讲台前,开始讲,这些我想当一个老师,科学家,发明家……
就是那一刻,这群3、4年级的孩子们从眼神和声音里长出了翅膀,忽扇着忽扇着,带着他们飞越山岭到更远的地方。
或者,也许正好就是那一刻,心里也长出了花。
4. 我们给大一点的孩子做问卷调查。
74个问题,密密麻麻的,5、6年级的孩子就趴在桌上一点一点地答。
最后一道题,是画一幅画来说说你的心愿吧。
问卷收上来,很多都是空着的。
有那么几张有内容。
有一张,右边画着几栋房子,一个小车,上面写“车”,车边站着一个小人,左边是三个字“城里人”。
还有一张,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写着“长大了用我学到的知识造福这人类”。
5. 这些片段全部来自于9月25日-30日,山阳县儿童发展项目基线调研所得。
这些孩子全部来自于我们将要服务的两个项目村。
我们是陕西妇源汇儿童发展团队,三名成员全部读社工毕业。
我们用5天时间进入山阳县两个项目村内的9个村民小组,用小组访谈的方式和孩子的养育者们面对面,也用个案访谈的方式入户,去看看他们家,厨房卧室,摸摸他们被子,听听他们的需要。也进入3所学校(一所中学,两所小学),用团体游戏,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去了解孩子们的需要。
这是我们这个团队针对这个儿童发展项目的第二次基线调研活动。是希望更丰富地了解到项目村孩子的真正需要,从而给予切实的支持与帮助。
这大地上,在阳光照到的地方,还有很多孩子与事是在我们知道之外的。
他们的家在秦岭山脉的深沟沟里,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要有强大的信念才能把这书一直念下去。
他们中的很多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的到来,只是希望给一些他们还需要的,让他们走得更远,做得更好些。/撰稿/摄影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