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健民先生第一次谈起那嘉道理夫人对陕西传统建筑文化的思考开始,到灵泉村25套青砖蓝瓦房的落成,韶光流转间,我们送走了两轮春秋,迎来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更多反思,也迎来了国家在古村落保护方面的新举措。
在短暂的两年里,项目团队在合阳县妇联的协调下,在合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援建了25套融明清建筑风格与现代住房功能为一体的新式住房,让更多的年轻人学到了传统民房的修建技能,同时还在村民、特别是妇女与民房设计方、施工方之间建立起了双向沟通与反馈的“应答机制”,在开发融村民特别是妇女需求与传统住房风格为一体的参与式民居设计与工程施工模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直接参与项目的人群已经远远超出了社区发展、建筑、设计这几个领域,并吸引到了昆明、哈尔滨、合肥、天津、成都等外地学者的积极参与,项目建房理念也正在被当地更多农户和机构所认可和借鉴。
对土地征用和农村建房时间的考量,我们起初的认识过于简单,项目援建工程时间紧迫,新落成的民居在门窗、影壁和室内外简装修方面还没来得及做出更加细致的雕琢,亭子以及新村的整修与绿化也无法提前呈现在大家面前。而那些被称为“庄户人家华表”的上马石、拴马桩以及四周雕有戏曲人物或吉祥图案的木雕大门、明清时代经久不衰的灵泉村商业文化等,却犹如一幅幅定格在脑海中的历史画面,让我们对这个“道通洽川有神泉,风追明清多老宅”的村庄之过去和未来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回想项目实施期间经历过的所有酸甜苦辣,犹如那一片片青砖、蓝瓦一样,如今已被安置在了某所民宅的某个角落,我相信每一片砖瓦上都刻满了我们和合阳人对自己脚下这块土地的热爱,对自身历史和文化的警醒与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