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生义:
大家早上好,今天上午非常感谢陕西妇源汇给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说实话,我以往开会,我们都见到过在座的各位,但是也就是仅仅了解每一个机构的情况,但是对每一个省的公益组织的发展状况,我们不是很了解,妇源汇这一次的圆桌会议,这个主题非常有意思,请了在座的各省公益组织的代表,请各位介绍一下本省公益组织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们遇到的一些困境问题等等。我计算了一下时间,如果8:30开始的话,每个人发言是十分钟,但是现在时间快接近9点了,发言时间是每个人十分钟,既然是介绍每个省公益组织的这个状况,我想介绍的内容里面应该有所在代表介绍公益组织的数量,它有哪些类型,发展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我希望这四个要素在发言中能够包含。我们首先请青海金三川文化发展中心的主任朱永忠先生介绍青海省公益组织的发展状况。
朱永忠:
大家早上好,我叫朱永忠,是青海金三川文化中心的主任。我们青海这个民间组织,到目前为止比较活跃的也就仅仅50家左右,这些民间组织主要集中在藏区,大概有40家左右,绝大多数是在民政上注册的,我们的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农牧区的社区发展、基础教育、卫生保健、残障人士服务、维护弱势群体权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领域。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我们的青海民间组织,一是民族性比较强;二是政策环境比较宽松;三是主要依赖国外资助。从我们青海民间组织内部来看,专业人员比较小,很多机构以做项目为主。从我们很多组织运作的情况来看,还有以下的几个特点:第一,组织间的交往合作很小,对于新兴媒体的应用很小,很多组织也缺乏创新的理念。作为青海民间组织外部环境来看,首先讲政治环境,很多情况下青海被社会遗忘的一块地方,所以我们青海公民社会的发展是远远落后在其他城市的公民,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区而言,对于我们青海的民间组织来说,政策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政府对民间组织有一定的这个接纳,很多组织也是在民政注册。
过去我们多年来实施国外援助项目的时候,基层政府对不少的公益组织所实施的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就是他们在不同程度做一些配套的投资。对工作来说,整体上还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在政府部门里面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他们支持公益事业的时候,他们往往从行政面来支持我们的工作。近两年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力度也在加大,从社会环境来看,我们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外界对我们青海的关注度还是比较多,大的国际基金会,还有大的国际机构,都在青海有援助项目,加上青海是西部的贫困地区,所以说我们国内部分大型基金会也开始在青海启动项目,尤其是2010年玉树地震以后,青海项目的资助力度比较大。青海的公益援助存在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国际国内对青海公益的援助,多倾向于青海藏区,但是对于人口密集的西宁和海东,这些地方关注度不够。刚才我们说了青海的民间组织有民族性强的一个特点,我说民族性强,实际上我们青海不管是藏族、回族、土族等,他们都是带有一定民族性质的公益组织,他们主要针对本民族的社区提供服务,因此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很容易凝聚成民族自治的力量,一些民族的精英,一些有能力的人大力支持民族的公益事业。整个公民的公益意识还是比较好,很多人还是参与和支持我们的公益事业。另外,这两年,不管是企业还是媒体,对这个公益的关注都开始加大,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青海的组织是比较适合发展公益的地方,我们青海民间组织的发展前景应该还是好的。但是从青海公益组织的这个组织内部看,我为发言找了两点,我们青海的公益组织自己工作的亮点是什么?我谈两点。
第一,青海的公益组织很多可以算是回民社区和适应回民需求的基础性项目,一些公益的从业人员首先做项目,或者是做志愿者,然后根据当地的需求需要,再成立公益组织。所以说不管是从项目方面来说,从组织的发展方面来说也好,多数都具有可持续性。在一些项目的实施中,我们青海的民间组织还成功地加强了民族的信仰和民族的文化元素,有的时候把项目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民族未来的高度,加强这个民族的元素和民族信仰的元素之后,很多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还是得到一些强化,这是一个亮点。
第二,第二,青海的公益组织,特别是成立时间早的公益组织,他们都是一批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觉的人,在有意识的做公益事业。很多组织的工作真正扎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社区做项目,对这个项目实际的需求,他们还是比较了解的。
下面我转入我们今天说的这个主题,我们青海民间组织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些可能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是在座的有青海的同仁和朋友,以及我们的专家们可以给予补充。关于问题,首先,我们早期青海的公益组织它都不是按照行业或者专业来划分了,而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很多机构在做项目的时候,这个项目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项目都有,但是没有什么具有核心价值的项目。我们项目都是基于当地社区的需求,但是缺乏了政策的规划;第二,我们登记注册的公益组织不少,但是真正做公益的,能够做公益项目的人又不多,所以公益界的人气还不旺;第三,受少数民族和语言的限制,青海对外交流的语言有限,新媒体使用不够,大部分没有自己的网站;第四,青海公益组织间合作很少,相互间来往不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工作的疏忽;第五,从组织层面上,一方面我们的人力资源有限,专职人员不多,专业性人才很少,项目多数以国外资助为主,社区建设和能力服务的项目不多;第六,目前我个人感觉到最有压力的一点,我们青海的组织多数都缺乏现在的公益意识和创新理念。根据上面这六个问题,我觉得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对新兴网络媒体的运用和创新的发展理念不够,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一个方向。谢谢大家。
摆生义:
感谢朱主任。我发现这个里面缺少甘肃,所以我用五分钟的时间把甘肃的情况介绍一下,我是兰州兴邦文化服务中心的主任。甘肃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甘肃的公益组织,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大概有100家左右,但是正式注册的有30家左右,不管是在工商注册的,还是在民政注册,是这样的情况,服务领域以残障人士服务居多,甘肃这60家公益组织里面,甘肃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注册和没注册的这一百多家里面,少数民族地区的公益组织占了60家以上,而且有些历史都非常长,有一些达30年之久,少数民族文化里面,它有一个公益慈善的意识,很多筹资不向国际基金会,也不面向整个社会,他就在内部就可以募集到充足的资金。相对来说,在甘肃省主流社会NGO的发展是非常弱的,就兰州而言,正式注册的不超过20家,20家中有将近有10家注册的为残障人士。甘肃NGO的一些特点:第一,缺乏当地的领头羊,就像陕西妇汇会这样的,在甘肃省组织大家,起到一种协调和带动作用的这样一种公益组织,目前来说还没有,甚至说还没有凸现出来;第二,甘肃NGO整个资源面临着一个困境,尤其是没有注册的好多公益组织,他都面临着资源的不可持续性。所以在一个时段里面它存在,过一个时段它又消失了。甘肃省的公益组织目前有一个好的消息,民政部门注册的门槛降低了,服务类公益组织直接可以在民政部门注册。比如兰州兴邦原来是在工商注册的,最近省民政厅同意我们来省民政厅注册,它直接当我们的业务主管单位,目前的民政核准已经通过了,我们希望在年内办下来,这是目前遇到的机遇。
下面我们有请宁夏公益组织状况的介绍,有请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的主任李风阳。
李风阳:
我把宁夏的公益组织一些情况,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介绍:
第一,宁夏公益组织的现状。我来之前,也到民政厅和有关地区做了调研,到2011年年底的时候,这个宁夏境内的,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公益组织一共是5667家,那么整个职工人数是59197人,其中就业人数女性占35.4%,我要问一下从业人员当中的教育程度,统计了一下,整个在5万多就业人数当中,本科以及以上从业人数只占比重4.7%。这是2011年宁夏民间组织的情况,宁夏NGO从业的领域,可能大致分为科技与研究、生态环境、教育、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工商业服务、农业及农村发展,还有个别NGO,这是大致的一个情况。
第二,宁夏民间组织目前我看到的,我所了解到的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民间组织当中的结构不太合理。我刚谈到整个5667家的民间组织当中,基金会只有18家,占到整个5000多家的0.3%,所以这个比例是特别低的。另外,民非是8:39家,所以占整个民间组织数量的14.8%,那么这个比例可能也相对比较低。剩下4800多家的都成了社团,就是社会组织的一块,这可能是结构分布不太合理,按照国内发达的一些省市来讲,基金会的比例可能会相对高一些。二是存在的问题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低。近6万人的从业人员当中,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比例只占到4.7%,所以这个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另外来讲,我们民非这一块和基金会这一块数量少、能力比较弱、创新性比较差。同时,宁夏境内的一些民间组织之间相互的联系、相互的沟通,以及这种网络的形成,当咱们谈到联盟,这块都做得比较差,我一直讲,我和咱们西部的NGO接触的机会,和宁夏境内的NGO接触的机会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在宁夏境内也一直想着去做这些活动,但是活跃的这些机构确实比较少。同时我再说一下,18家基金会当中,现在相对比较活跃的基金会,我从民间管理局了解到只有5家,这是相对比较活跃的,他们的筹资能力都很低。这是从整个宁夏NGO当中讲的它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政策引导这一块,宁夏政府的政策引导这一块它存在什么问题?它关注的范围比较狭窄。从2010年的时候,可能宁夏来了一个新党委书记),他在民间组织建设这一块,还是相对比较开明一些,总体可能在2010年之前,宁夏对民间组织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双重管理,找婆婆,所以这块管理是比较严格的。具体的这个政策引导它关注的范围比较狭窄,我一会儿再讲。三是从外部环境来讲,可能有这么一些问题。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的一些NGO来看,他们对宁夏的关注度比较小,关注的力度也比较小。同时,在宁夏境内的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也比较差,相对来讲,可能比起东部来讲,那就差得多了,比起咱们西部来讲,相对比较差。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们现在做的一个教育项目就和宁夏境内的5家企业合作,这5家企业都是合资企业,为什么和合资企业去做?合资企业的老总一般都是老外,所以和他们沟通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我们过去试图和宁夏的本土企业去合作,去说服他们,但是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同时,对宁夏的一些本土青海的支持力,外部的一些支持机构,这块也比较少,支持的NGO也比较少,这是我所看到的,宁夏的一些NGO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我想讲一下,虽然宁夏的NGO遇到这么多问题,遇到这么多挑战,但是也有很好的一些机遇,从咱们国家的这个角度说,我就不细说,那么从宁夏的这个区内的角度我想谈一下。2010年,我们来了新的党委书记,他在调研的时候,在宁夏有一个区残疾人比例非常多,这个开发区全部是生态移民区,现在可能移民15万人,这块的残疾人比例10.9%,宁夏的残疾人比例是7.9%,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宁夏党委和政府提出了“黄河善谷”,在这个“黄河善谷”提出来以后,相应配套的措施,比如在宁夏出台了慈善条例,2011年出台慈善条例,属全国第二家,第一家是江苏省。他提出这个慈善条例就是规定有些的活动,借着这个“黄河善谷”的政策倡导,提倡招善引资,在宁夏周边的城市培育了7个慈善产业园区,通过政策的引导,通过招善引资,引的资本确实不少,还出台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这个招善引资做了一些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残疾人就业,这个比例也不是很高。所以通过黄河善谷的政策倡导,探索一些扶贫助残的新模式,这个过程当中,吴忠市是黄河善谷的一个先行区和重点市。同时面临的机遇在哪呢?吴忠市的上任市长给吴忠市民政局的局长讲了一句话,说吴忠市市政府计划拿5000万—6000万专门购买社会服务,最后这个事没有做成的原因是,吴忠市乃至宁夏NGO的整个环境还不具备,那么我可能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吴忠市政府以及宁夏自治区政府,肯定会在这个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这一块,肯定会迈步坚实的一步。
这就是我对宁夏NGO整个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一些机遇和大家做简单的分享,谢谢大家。
摆生义:
感谢李风阳,尤其他介绍了宁夏的黄河善谷,黄河善谷就是在今年,今年相当于在南方搞的公益慈善博览会,在宁夏那个地方搞黄河善谷,他邀请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参加他这个波兰,这个举措在西北那个地方搞,还是相当有前瞻性的。接下来我们请陕西妇源会性别发展培训中心公益组织促进部部长王娜介绍陕西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
王娜:
大家好,我结合去年我们做的陕西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及我们妇源汇在本地做的活动和伙伴接触,把了解的信息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我在说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信息遗漏和不全的地方,也欢迎其他的伙伴来补充。
2010年的时候妇源会承接了社科联的调研项目,在全国展开的全国社会组织发展调研的活动,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我从组织数量、资源状况分布、资金状况、内部治理等等情况,把陕西的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有一个简单的说明。从组织数量上来说,因为社会组织在政府给出的广义包含范围,它是很广的范围,包含一些民非,基金会,社团,民非还包括注册的医院、学校等等,据我们在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查的数据和档案,一共1万多家,也就是在1991年到2010年这10年的时候,陕西省社会组织登记数量增加4倍,民非近6倍,但是这个数据是官方的数据,那么在我们做支持性服务的时候,我们掌握和了解的一些数据来说,他就以陕西西安为主,还有西安周边的郊县的志愿者总共是有90多家近100家,主要从事公益活动为主的那些机构,志愿者团体,当然这里面也包含没有注册的志愿者团队,稍微较活跃,一直从事活动的就有60余家。从各个组织的类型来说,包含了智障、农村发展环保和儿童妇女权益性别的比较多一些。从资源状况分布来看,69%的社会组织平均年收入在20万以下,还有一些社团,75.44%的社团收入也是在20万以下,民非和社团年收入的规模平均收入是20万以下,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些组织的规模不是特别大。资金状况来说,从他们的收入来源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服务收入占了26%,1/4的机构服务占了26%。我们现在做的智障机构特别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服务,另外一部分收入是来自会费,企业赞助及捐助占到了17.4%,政府购买或国际资助的比例是1%,从资金状况的收入看到这些组织在资源来源方面的一些现状。从注册上来说,有77%的机构,他们刚成立和注册是同步的,我可能想做这个事情,一开始做的时候取得了一个合法的身份。30%的机构做了1—8年,才获得一个比较合法的身份,得到政府的一个深刻。10.8%的机构一直没有注册,都是自愿性做活动。成立的时间和注册,一般情况下都在晚一年左右的时间。
理事会,有26.6%的机构没有理事会,有理事会的机构也没有正式开理事会占到22.1%,从内部治理看出我们的机构它的一些状况,还有52.4%没有战略规划,55.29%的机构没有第三方财务审计。
我们去年做的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我们陕西民间发展状况是呈现上升趋势,在全国来说,和广东上海相比,数量虽然增长大,但是规模和资金来源方面非常有限,没有明显的上升,治理状况这些情况也是有待改善,从今年来说,陕西注册环境,陕西民政厅也陆续在各个区县成立孵化园,碑林区成立了政府牵头的公益组织孵化园。我们妇源汇也开办了“益起来吧”,进行了公益活动创新和主题活动,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和志愿者团队,把公益创业作为一个渠道,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这也是一个比较可喜的现象。说到陕西公益组织的特点,一个就是觉得在陕西公益组织合作方面,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陕西十家联合赈灾,到现在做的彩虹职业和艾滋病感染日等等活动,我觉得陕西公益组织在联合何卓方面,还是比较频繁,也比较密切的,同类型的机构间,他们有不定期的互相支持的活动,这边也说明了,大家在这种行业当中关系比较融洽,陕西做智障的比较多,大家可以互相活动,关系也比较融洽。我们和乐施会合作,开始做陕西公益组织学习网,在这个过程中,和这些伙伴有一些接触,发现大家虽然有前面那些很多的合作,关系很融洽开不同的活动,倡导性的活动,陕西的公益机构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来说,一是创新性如果较上海广东来比,就相对弱一些;二是种类不够多元,大家集中做智障和自愿活动多一些,像环保妇女权益,希望这些机构再增加一些;第三点是资金短缺,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到公益行业,以公益创业作为一种渠道,他们的身份没有得到合法的注册前,他们取得的资金条件是非常受限制的,资金短缺也是大家面临的一个最迫切的现状。谢谢。
高小贤:
陕西这几年数量在增多,一些机构也在升级,陕西支持性机构发展为一批,比如后来慧灵也在做西部的支持性机构,拉拉手也在做西北地区同专业的支持性机构,像西发会做志愿者性的支持机构,陕西支持性机构也已经出来了一批,这些都是很好的一个发展势态。
摆生义:
感谢王娜和高老师最后的总结,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相对开放的省份,它已经在公益组织的联络、推动、建设网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包括你看它的这个论坛已经搞了第三届,这个是其他西北的几个省份比较羡慕的,作为我们西北地区周边的省份,比如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这些省份,都是陕西妇源汇地区性网络的收益者,这都是西北省份周边的应该学习的。下面我们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博雅文化协会会长滑闻学先生做一下介绍。
滑闻学:
感谢大家,我先纠正一下我们的名称,乌拉特前起,“乌拉特”是能工巧匠的地方,“巴彦淖尔”是美丽的意思。我们是内蒙的一家环保组织,主要做湿地保护,内蒙的情况刚才几位西北的同事都介绍了,数量就不说了,内蒙的情况是官方NGO占主导地位,东部地区NGO发展优于西部地区,在内蒙做环保的组织最多,因为草原和环境的恶化,这些组织很多,其他相对来说要弱一些。刚才大家讲了很多政府的政策,还有自己的发展,我直接从我组织的发展状况来说一下我们内蒙的现状。第一,我们作为一家环保组织,我们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我做了5年了,当地人不知道我干什么,但是在环保圈里大家还是比较熟悉我们,这说明我们自身的组织和当地的政府,和当地的NGO交流和沟通,或者推销你自己的能力很多,这种意识很小,一方面有政府,政府希望你发展,不希望你壮大。一方面是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推销自己的能力,还有当你发展到一定时要和政府合作,我们当地一些组织,可能和其他很多地方的一样,很害怕和政府合作,希望比较忌讳,其实我们在合作过程中都经历过,刚开始害怕,其实走进去知道,政府很喜欢我们,但是不信任我们,还是因为我们的组织能力差,我们经常说我们做得好,政府不是喜欢你一个人做,他喜欢组织的力量,给你钱以后能给他带来震惊,这种能力怎么提高?就是多学习、多交流,多跟高老师、朱老师这种高人交流,然后要去经历失败。第二,因为我们的组织发展弱,你的自身的能力,你的品牌效力,你的项目运作和规模,所有效益出不来自然就没钱这和你的公益能力是没有关系的,当你脚踏实地的时候,经历了初级的迷茫,慢慢到了发展的阶段,这里面的钱就越来越多,我们的公益组织要提升自身的筹资能力,不是我们筹不到钱,是我们筹资的方法有问题,是我们推销和包装自己的能力不足,和企业打交道确实需要金钱,我们可以学习企业家们之间如何互相打交道。跟媒体打交道,媒体是双刃剑,一定要很指挥很策略,做得好了我们名利双收,做得不好,你出名就行,自己要承受错捉和失败。新媒体要多运用,你进去这个领域是大家自己创造的,不用求助任何人,刚开始是以后,学会这个技术至少解决钱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用的过程,到底如何操作如何用,专家只是建议,还要自己来探索。
内蒙面临的状况,第一,各地自身的组织之间相互交流架起。第二,走出来。我们自己能力弱,通过我们之间所有公益圈的组织推动当地政府去做一些改变,这是我们内蒙的民间NGO面临的问题,让政府如何重视它。第三,筹资的多元化。
摆生义:
下面我们请成都高新区益众发展社区的倪凯志为我们做介绍。
倪凯志:
从政府的角度,政府下来了两个文件,一个是1号文件,一个是35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对我们四川来说,我们也内部学习了这个文件,这是一个很大的催化剂或者正能量。新的NGO,安排孵化的,后续的一些,因为我们也是义工组织,它成为一个注册机构,它的凝聚力是比较强,这一点政府比较重视,成都有青年参与中心,有员工义务,可以在成都看到很多以政府为单位,以民间组织为单位的知识性平台非常多,以政府为单位的,他们都是有钱的,成都市拿出五个亿成立城市社会公益基金发展会,这个环境在一般地方是看不到的,现在成都形成一个社区购买,十几个社区以街道办为单位购买民间的服务,我这个街道办把你的NGO纳入进来,让你来服务我们这个社区,好的话有二三十万,大概有街道办购买我们的民间组织服务,它并不仅仅是一家机构进行活动,你可以纳入很多的机构到这个社区来服务,而且成都有很多的国际型NGO,大家会搞一些沙龙和研讨会。还有一块,给大家讲一下,以我们的益众为例,最近一两年我们注册,今年成都市高新区,它是管委会为单位,可能行政还不算,社会事业局一下子我们17家全注册了,局长一下子就批了17家,像我们这种没有身份的人,一下子就合法了,只有高新区才有四川省公益事业统一捐赠发票,这个只有高新区有,所以一年注册了17家是很不错的,比如余涛、何磊这些都注册了,以前我们都是打游击队,这就是高新区,四川形成了一个区与区之间的博弈,就是挖人,形成了社会办、民政、同委三方挖人。1号文件和35号文件有这种指标,区一级的这个必须有1000平方米搞服务园,比如都江堰这些,文件里面有一个很强烈的要求,以1000米为服务园,孵化园,像雨后春笋一下到处都是孵化园,各种孵化,昨天民政厅也听到了。没有数量怎么办?只有内部的人员去成立机构,现在整个环境是好的,这个太快了。古老师前几天搞了十八大精神的研究,我们读懂十八大,让我们去学习,这里面服务理出来,我们有没有可行性的操作层面上,整体的环境,我觉得成都的环境的确是很好,但是有一点不是特别健康,有一些城镇利益的竞争,还有一些机构来说,资源太多了就撑死了,未来被牵着走。以宣传办为单位的搞了一个员工义,前一阵发钱,实名十万,以宣传部为单位的零公益这个平台,我们成都各种日报,它都有这种资源,这个媒体可以看一下,你要媒体的话员工义支持你。我们成都服务园好几万平方米,NGO一般开会酒店1800左右,我们就能把这笔钱省了。总体来说,我觉得成都的环境越来越好。
摆生义:
最近我们参加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援项目的成都总工会,我们到都江堰,团队给了社工免费的大房子,配了办公桌和电话,所以我们是非常羡慕,但是他们面临一个问题,社工要到他们那去上班,要到他们服务的社区比较远。下面我们请云南连心社区的主席陆德泉老师介绍云南公益组织的发展状况。
陆德泉:
很多人说云南是NGO的天堂,特别是国际NGO的天堂,人家说在昆明一个砖头砸下来可能都是一个做NGO的人。本土NGO不一定是这样,可能在90年代,很多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是从扶贫环保这个地方进入云南,所以很多这方面的机构都是国际NGO聘请的,大量是社科院,科研机构里面的专家学者为主。但是一个很讽刺的东西是它不怎么生根,90年代,云南的NGO一直很弱,2000年中期才慢慢开始出来。草根公益支持中心在07年做了一个调查,当时40—50家本土NGO,07—09年间增加到60家以上,现在估计有100家,它从事的领域主要是在艾滋病、环保、流动人口的服务、乡村教育、性向多元化、灾后管理、流浪动物保护等方面,本土的机构规模比较小,一般都是5人以上,都是跟志愿者结合起来。
过去几年应该说发展还是比较快,特别是在一些所谓的网络平台的构建方面比较突出,那么主要就是救灾网络,云南地质灾害比较多,再加上西部大开发,对于很多地方的水电生态建设,对于这个生态建设破坏很严重,还有泥石流等灾害,救灾网络是很重要的发展,流动人口服务的网络,连心在过去两三年探索一些联合的倡导,像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我们去跟一些流动儿童服务和NGO机构,看看有那些提案,应该在政策提起,比如说我们搞一些参与式的体验方法,到社区里面,NGO认为有那些方案,及时做出提案。阿布也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把不同的公益组织做的相关的东西,做一些小的摊位来做展览,还要交替。如何把一些有机绿色食品的食材带动附近的农民,搞了一个这样的事情,应该说在过去几听来说,云南的NGO发展比较蓬勃。但是问题也比较大,他们很多都是草根NGO在5个人以上,他们能得获得这种支持还是比较少,虽然过去几年,大量非公募基金会的兴起,也开始尝试着在云南寻找支持的对象,但是产生这种支持不是很多,刚才提到救灾网络有一些支持,但是基本上对于救灾最后物资的支持。他们机构的运作和平常的支持比较少。
第二个特点,年轻人现在参与到公益组织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由于过去几年公益精神的宣传,引发很多人参加公益机构。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可能有一个过渡期,愿意到公益机构里面去探索一下,这个不是他们投身的行业。流动性也很快,他们基于家庭的压力,回家考公务员或者考研,湖综合由于公益机构条件不够好,发展前景不明朗,使得他们就不干了,回归主流社会考公务员。媒体对于公益组织的认同也增加,像云南信息报,每个周二有公益周刊,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让社会了解到究竟现在在云南的公益组织干什么,而且他们也探讨一些不同的议题,我觉得也很重要。
在这些方面里面我们看到,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很多的机遇,就像社工的发展,像我们昨天也提到社工社区的发展,像云南2015年,大概全省需要培养的社工人才4.7万,就是从所谓的机构的角度,他也希望到2015年能够支持到300个社工服务的机构。如何能够通过跟一些社会服务和社管有关联的,他们可以取得这方面的一个认可资格。云南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云南做公益组织人才培养里面,也有加强社工的部分,现在正在探讨发展型发展,和我们过去的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假如他们是有这个兴趣再考取社工师,他们再参加一些专业的考试培训,他们就可以取得社工资格。刚才成都的朋友介绍也是,现在在昆明和整个云南省,也是会发展一些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在这方面,我们草根支持中心长期在跟昆明市注册,成为一个社工的培训机构,主要是针对公益组织做社工能力的一个培训。除了民政这个体系以外,现在我们也看到其他宣传组织也很积极,参与所谓的社工管理创新,他们希望成为一个枢纽性的组织,有很多草根组织在双重的体制下,基金会愿意接受草根组织,他们通过挂靠青基会带动项目和基金。这也解决了草根组织没有合法身份的问题,听说妇联也有类似想法,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枢纽型的组织。将来假如真的登记进一步开放,可能在这些宣传组织,他们能不能发挥好,他们能不能提供政府的资金来购买其他相关的组织的服务。现在我们反家暴问题上面,和省妇联也是有合作,通过和省妇联的合作,撬动其他民间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现在看起来这个发展的机遇还是不错的。无论是我们的民间组织还有基金会,调整好,民间组织跟社会的互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摆生义:
感谢陆老师给我们全面地介绍了云南公益组织的情况,以前我们得到的信息都不是非常专业,现在我们有了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请贵州社区建设促进会的理事长毛刚强老师介绍贵州的情况。
毛刚强:
刚才我听各位西部的同仁介绍西部省的NGO情况,对我来说,我觉得是比较惊讶的,因为咱们以贵州为例,我对贵州的草根组织和民间组织生存的情况,我自己还是比较了解的,从整体的规模和数量上来说,从大家前面介绍的情况来看,贵州反而是走在后面的,这里面可能也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对贵州除了草根组织,真正是从社会当中生长出来的这块组织相对比较了解外,还有其他的像官办的,还有一些老干部退休下来玩玩的组织,我的了解不是太多,过去和他们的接触也比较少一些。
在这我跟大家介绍的,贵州从社会或者从草根自己生长出来的这些组织大概的一个情况,贵州自己草根的组织,大概就是从2000年左右,据我所了解,当然在这之前,贵州也有一些民非,也有一些社团,登记注册也蛮多的。贵州义社是以自愿者形式,开展各种工作,提供社工服务的组织,我印象中是2002年3月份,当时基于互联网而成立的以助学,帮助贫困山区孩子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一个网站社区的网友自己筹集资源,自己调查,是从这样的一个活动开始的,接下来又到2002年年底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城市,社区,主要为老人,孤寡老人提供社区服务的组织。我理解的贵州民间草根组织,以成熟的组织方式来运行的是第一次。在这之前,贵州也有所谓的做发展工作的人,像国际援助,国际NGO,和双边互边项目推动的,一些相关做生态,做社会学研究的人,他们来做主要是以承接各种发展项目为主的,一直运行到现在,但是他们现在没有把推动贵州本土的民间组织的成长作为他们的工作。所以说真正意义上,我所记得贵州第一个专业性职业化的机构,出现在2004年,拿到牌照是2005年,贵州高地是乐施会的一个项目,这是我了解的,以NGO身份存在,并且也是自己长出来的第一个这样的机构,贵州职业化、专业性机构的成长,就以它出现的时间,大概以2005年开始算,再加上志愿者组织,大概就是10年的时间。到现在为止,志愿者组织整整10年,真正纯粹民间的志愿者组织,他们做的一些活动,到现在为止,在全贵州省我们了解的情况,实际数字应该不止这个数,大概有90几家正在组织。我们说90几家是他能一直开展活动的,并且人数都是相对多一些的,持续不断开展活动的,他们吸引志愿者参与的人数大概是4、5万人,主要以贵阳为主,一个机构10年半的时间一直持续不断地运作,这个就是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我们知道他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注册,他们吸引了几千人次参加,吸收了各种各样的捐款。从05年到现在,贵州比较职业化的NGO,这样的组织到现在为止,我统计的数字大概只有18家在贵阳。这18家是比较有意思的,其中有一少部分,是以前贵州高地被停牌以后,它也有些孵化,我们这边促进会,也用成员机构的一些方式,也弄出了7、8家,有些是志愿者机构慢慢转型,成为专业性的组织,现在贵州出现了第一家社会工作的这样一个机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这18家,至少从我了解的情况开始,贵州的机构从开始到现在,不管是志愿者组织还是职业化的机构,到现在基本上都还活着,不管它身份怎么变,但是都还活着,志愿者组织也不断地分化,都还继续地往前走,贵州有十来年一直在民间公益里面一直奔走,一直做贡献的群体,一直活跃,贵州这些民间,他们的扎根能力是比较强的,对于职业化团队,对于外部的,或者是国际机构,境外的基金会和他们合作,依赖性相对比较强的机构也有,但是也不是太多,我们说断了羊奶的话,这些机构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可以用,我们说蛇有蛇路,虾有虾道,用他们的方式还是可以活下来。到现在为止,贵州的成长支持平台大概有3个,贵州第一个民间组织协作平台叫成长知识平,按外面的说法,就是所谓的孵化平台,贵州在2004年有贵州发展论坛,但是因为重重原因,贵州发展论坛停掉了,现在有一些转化,有3个成长知识平台,一个是去年成立的贵阳重义志愿者发展服务中心,也是由03年、04年开始的志愿者团队,这么多年经过自己的一些转化,得到了贵阳市委宣传部的支持,正式登记注册了贵阳市志愿者发展中心,作为志愿者组织成长支持平台,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对职业化专业性的机构进行成长支持的,一般来说,人家说促进会的方式是我们自己先确定一些议题,去定一些方向,制定一些项目慢慢让大家做,支持大家,然后慢慢走向独立,我们促进会和贵州省社工教育服务中心做贵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支持平台,主要也就是为渭南的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成长能够提供一些支持,所以说另外贵州民间组织或者公益性草根机构,其实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大家相互间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发展论坛从04年开始,当时在上面就集聚了几十家机构,这几十家机构大部分都在,有些听说不在了,它的人就转,或者机构有一些变化,机构有一些分化,大家有一些合作和协作。发展论坛担当着所谓孵化器的角色,提供办公桌子等,这些机构相互之间是比较熟悉的,也有一个同伴成长的精力,大家的合作关系还是不错的,我印象中,贵州区域性组织协作起来去做人道主义的工作,包括5·12赈灾,贵州也筹集了几百万的物资到汶川去工作。
不同的地方都存在一些问题,各位同伴的一些问题我们贵州也有,贵州整体上的环境和刚才各位介绍的情况来看,贵州的环境还是比较严峻的。
摆生义:
毛刚强先生用活着这个词表示了生存的艰难,用了“蛇有蛇路,虾有虾道”给出了他们做的办法。最后陈述了贵州的公益组织大有希望,下面我们请重庆渝州义工服务中心主任黄伟先生发言。
黄伟:
我从重庆公益组织的危机和它面临的发展方向来谈。在重庆这一块分为两块儿,民间是我们渝州义工服务中心在做,官方那一块是社科院在做,我说了一个数据,我只代表重庆渝工服务中心,不代表官方。现在重庆真正做事的有159家,这里面注册的机构39家,在民政注册的,在工商注册的6家,没有注册的有63家,在高校社团,因为高校社团和我们有很多联系和互动,他们走出社会,也纳入了我们的平台里面,有51家,加起来159家,从这里面有各种类型的机构,有做社区发展的机构,在重庆真正做社区发展的机构只有8家,但是实际上他们有的是称为社区发展的机构还有十几家,做环保的有9家,助学11家,做保护动物的有1家,总的加起来,不包括慧灵的分支机构,还有真正称为在民政注册的民非的盈利性的助残机构,这是重庆民间组织的基本数据,是我们手中的数据还有名单,有名单能联系上的159家。现在重庆民间组织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重庆有一句口号叫“重庆非去不可”,但是有很多人去了就都不了,重庆有很多机构在这里,重庆民间组织这一块,我们了解到的,它一年运作最多的组织的资金量不超过400万,这是最大的一家民间组织,最小的这种,因为在这里面,还有一些大量的志愿组织,他们的资金量为零,基本上我们的负责人创始人掏钱支持这些机构,不为零,是负债,这样的机构也有几十家运作,他们他们也运作得挺好的,也有社会影响。一个是资金缺失,一个是能力不足,通过我们对重庆这方面的调查,对重庆整体能力建设做出一个相应的回应,今年我们设置了四期培训,在重庆经常参加培训的,能够走出来的也很少,他们经常参加培训的都是在外面走这些人,你跟他培训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他们都比较牛的人,我们不支持这一块,根据我们的需求调查,支持他们才刚刚进来,但是很想做事情,但是又做不了事情的这一批人,我们设立了一个培训来对他们支持。重庆这一块把现在分为三个板块,一个板块是从宣传部这个口子,团委这个口子,还有民政这个口子,这三个板块以政府的引导性做一个细分,有的走在这个口子里面,有的走在其他的口子里面,大家相互有一些合作,有一些支持。在重庆这些民间组织最大的优势,实际上重庆民间组织有很多的优势在里面,它的一个抱团,很多重庆人也爱我也恨我,爱我是因为我能给他做很多事情,恨我的是因为生怕你随时给他扔一个炸弹,重庆的自愿组织随时都能召集上万人。这次钓鱼岛一个游行,本来是小范围的,我们去10个人,我们到大使馆里去跟他们聊一下,第二天就去了三千多人,第三天两万多人去了。这个以后很多组织和我们聊,在重庆这一块,有很多组织自愿名单里面的,比如义工,我们的名单有三千多人,实际还有院校的支持和别的机构的支持,这一点是重庆最大的一个优势,随时遇到的什么事以后,所有的民间组织把它召集起来做一些事情,重庆民间组织另一个优点是什么?它没有资源,但是拿到资源以后做事能力比较强,他一旦接了这个事情,他就会给自己一个承诺,把事情做到最好。
在发展方向里面,我们也在勾画重庆民间组织的发展方向,现在有的自己组建孵化园,因为政府这一块,我们在跟政府有一些交流沟通,但是他们现在还说政策没下来之前,我们没有任何动作去做这一块,我们也在组建自己的一个小型孵化园作为一个平台。另一个是想着把这一块每个组织,在他本身的情况下,他能做的情况下,把他的那种特点,让他去发挥自己组织的一个特点,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但是我们看到了,刚刚前面几位老师说的的民间组织似乎已经在春天了,我想重庆的民间组织刚刚是过了冬天,马上也会进入春天,谢谢。
摆生义:
我们这个阶段虽然早上开始的时间晚,但是我们基本上按照预期的时间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任务,那么下面我们茶歇10分钟,回来以后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讨论,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