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最新专题
    • 龙年团建合影
    • 西安市妇联来访孵化园
    • 教育戏剧夏令营
    • 幼儿自主探索时间
    友情链接: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第一届西部社区服务创新公益论坛

    【论坛一】江波:社区创新与社会工作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2/12 20:07:53 浏览次数:36

     

    江波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我曾经去过西部的民族移民社区,就从这个案例说起,和大家一起聊下社区建设机制创新与整合取向社会工作的一些体会。 其实,东部和西部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有很多不一样的内容。

     

    案例一:移民社区的成长

     
    移民社区的文化、妇女、贫富心理问题


        我去过一个西北少数民族,是个移民社区,因为内地要建水库,他们就迁到了河西走廊。去了以后基础设施已经全部都建好,新农村建设的房子、学校也都盖好。那儿也的的确确成立了一些社区组织,比如社区居委会、管理水问题的相关组织等。但这里存在一个文化问题,这里的居民全是少数民族穆斯林,穆斯林到这儿以后,由于缺少一个关键的宗教象征物清真寺,所以很多人来了以后就来回流动,一会儿来一会儿走。   清真寺是文化的象征,同时又是作为社区心理感情凝聚重要条件。后来随着社区的成长,社区建起了几个清真寺,包括新教老教的清真寺,这时候移民才逐渐稳定下来。


        还有一个妇女问题。原来妇女在老家的时候不太出门,来这里以后发现了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她们便到处打工,这个和以前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那个地区的居民存在贫富差别,因此在移民的过程中,特穷的人刚到一个地区不适应心理觉得很难受,但是富人可能未必有那么大的冲击。


    对社区的理解


        正是这个案例引发了我对社区的理解,我觉得社区必须要强调人,具体的地域主要也是由具有文化认同、价值凝聚力的人群构成。社区的人如果没有认同感,没有共同生活体的感受,他们就凝聚不起来,移民新社区就没有办法成长,这样以后可能就没有社区了。而社区还必须有凝聚居民共同感的组织。

      
    社区建设或者社区服务的核心


        第一、人。人的核心有利益、需求、信任、合作。如果没有利益需求,他们不会有共同的问题和动力;因为有信任和合作,所以才能够促进他们加强凝聚力,促进他们认识社区的重要性,促进他们在社区中成长,并且为社区的成长贡献力量。


        第二、共意性。这些移民能够聚到这里是政府和民间、社区人的共同利益取向的一个反映,各个利益体都想把居民的生活过好一些,包括移民自己,拥有改变原来生活状况的共同意向。这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关注点。


        第三、互构性。一个社区的成长、发展、服务都是靠不同的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这个互构性体现的是人。人在这个中间的能动性特别重要,但是也离不开群体、民族、社会、国家、政府等各种力量的互相作用,这个相互作用之间的结果就是所谓的系统性,如果没有系统性,如果单方的考虑一方就会产生一些盲点和误区。


        第四、参与机制。什么是参与机制呢?机制建设的五要素之一就是参与机制。那么机制的影响要件有哪些呢?第一是动力,一个人要想行动、干事都必须有这个需求利益,如果没有这种需求和利益,他就不想干事,所以必须有动力,这是动力方面的因素进入到机制中;第二是激励,有认同感的合理资源分配体系,社区人有劲,管理社区的人也有劲,这个就是激励的作用;第三是整合,通过对话、协商,参与活动作方法将各种冲突、矛盾、问题进行协调、使大家能够适应、能够达成一体化,从而实现有效整;第四是控制和规范,一个社会控制有良性控制和效果不明显的控制。通过社会规范这种手段实现良好的社会控制。但是规范并不意味着没有创造性,实现的秩序就是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和整个社会和谐,再扩大一点就是社会和谐了;第四个是保障,要想满足机制中的运作,还要有救助、保护、防止的保障,没有保障不成,会影响大家的情绪、动力、激励、整合和控制。社区服务创新在机制中创新不仅仅是合作机制,应该从机制本身内在的机理中去认识。


        
    案例二:民族社区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是什么呢?社会工作一般来说有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手法。这三大手法在早期是没有意识的,后来进入了大学教科书中。那这三大手法会不会因为研究者的分别具体研究而真正割裂开来呢?

     

    社区行动的三大手法整合案例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在民族地区整合的实践。比如说到一个地区去推动一个社区项目,案例一是以需求问题为导向的行动,案例二是一种资产或者优势视角下的行动。两种情况得具体分析选择何种社工手法。如果通过社区的介入效果好,就得使用社区手法。但在社区行动的过程是和社区的人交往交流发现社区资源的一个过程。一般一提到做社会工作就说是治疗和干预,因为必须从问题出发。其实也未必完全这样,可以从他们的积极或优势视角,从他们的经验、能力、资源入手,带着一种积极的角度来看社区人。在社区中当然也会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看到他们社区中有哪些宝贵的社会财富。做完社区行动以后再设计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过程中比如具体的画社区图,通过认识自己的资源、能力,通过具体的发现一些和历史、传统文化、现实文化连接的内容看社会变迁,从而增加社区人的自信心以起到赋权的作用。后来通过小组活动过程中,慢慢改变了形式,让小组活动又扩大到社区当中去,让小组中的成员领导社区成员做社区中的事,实际上这就自然的把个案、小组、社区行动整合到一块儿了,最后还有评估。
      
    整合取向社会工作


         一是理念的整合。因为社会工作进入到社区以后,怎么进行都必须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无论是从生计、需求、文化、性别,还是其他方面。这些切入点都有一个理念在里面。这些理念要整合起来,但整合未必不突出某一点。但得考虑很多理念在里面,而不是单一的理念。


         二是学科的整合。比如说你懂得社会工作知识,但是因为你不懂得民族学、人类学的知识,所以社区行动做不好;你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不到位,对历史不熟悉,于是社会工作的实践就会出现麻烦;通过口述史也能了解这个地区人的发展脉络,做好社区工作。当然还有社会学等。


        三是知识的整合。包括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既要意识到内部知识的特点优势,同时还要学习外部知识,怎么结合和处理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的关系。
    这里面没有办法讲太细,主要是想让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来体会,社会工作就是一个经验、一个体会,就是作为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的问题。

     

    实践中的关注点


        第一个是实践性。实践性体现在案例中讲到的是一定要“行”,不“行”就没有办法了解社区,没有办法认识社区文化,没有办法了解社区需求,难以看到社区的资源,所以“行”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实践体现在作为一些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个尊重道德问题、怎样尊重对方知识的问题。


        第二个是权力。外来实践者到本地社区推行一个服务或者项目里面一定有权力的关系即政治实践目的。政治实践就是权力,实际上做社会工作的人都知道权力是弥散的,你在这一个空间里有权力,在另外一个空间里很可能没有权力。比如警察和小偷,你审他的时候你有权力,但“说不说”是小偷的权力。所以这种“权力”千万别理解成只存在一种单一的环境里,它的的确确是弥散在整个环境中的,意识到这一点,也许对做社会工作实践特别有帮助的。


        第三点是社会性别敏感。加入这个视角也增加社会工作实践的一种分析视角。


        第四点是优势视角和问题视角问题。首先要有优势视角来进入社区,当然也不排除对需求问题的发现,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可能要意识到每个社区人其实都有文化盲视的现象,他也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怎么样从文化盲视到文化自觉,这是一个挺重要的方面。我们经常说社区以人为本,社区在尊重知识的同时,别忽视了社区人有盲视的文化,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就是自己还没有离开庐山。
    第五点是差异性的问题。社区内部存在着阶层的差异性,即便是富人区也有阶层的存在,关键看你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我特别想说一下农村和城市,社会工作好像一说起来就是城市的经验多,农村的经验特别少,其实农村社区挺需要社会工作。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城市社会工作或者城市社区研究的偏重,而忽略了农村社区相关的研究和干预呢?还有西部和东部的问题,仅仅是资源不够吗?东部西部差距那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


        还有本土知识问题。要尊重本土知识,这里面存在着本土知识是在社区的实践中建构和互构的,这一点是经常提到的。


        最后一个是反思性问题。现在经常见到对其他人做的事,要么是评价他的经验,要么是反思批判人家的经验,而缺少自我的反思。比如说介绍一个项目,做一个事,实际上是介绍别人的,一起说那个事的,但把自己的身份不再呈现其中,这往往会造成决策的不明确。要意识到自己在社区实践中的角色问题,并不断的反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公益地图 | 在线留言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93号世纪广场杏园5A 邮 编:710001
    电 话:029-87427076/87427026 传 真:029-87427078 E-mail:gdsoffice@westwomen.org
    陕ICP备11013745-1号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