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化(西安市未央区环保志愿者协会负责人):
我们是去年10月18号成立的,我是2000年加入到民间组织的,我还有一个身份是国家事业单位的美术老师。其实在民间组织这样一个环境里成长了十几年,心里感触非常多,刚开始很多东西不知道,每次会都听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现在知道他背后的故事。我要分享的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跟,在体制内工作27年的经验,所以跟他们谈很多工作,我们注册非常非常快。我有一个经典的活动是在阿拉善规范的民间组织,只用了三天的时间,那会是不可能的,我会用不同的技巧跟政府领导打交道,创造了一个我觉得要命的奇迹。民间组织的发展,在接受政府购买,或者未来发展中间有致命的东西。我是做美术的,我报批项目的时候把活动删掉了,但是在预算没有把钱取掉,我是用最快的速度出出来,他们拿到这个书的时候特别感动,我说我很感谢,给你5万块钱你就出书了。专长,我肯定是做我的专长会游刃有余,这个行业里,没有人,至少没有一个专业的人。我做事情特别严谨。在识别这个东西的时候,一般我们会在背后打标志,但是后来为了做传播更有影响力,在下面打上,导致我们的结果在后面特别受关注。我做那个东西他们的可复制性很多,做着做着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用我们的东西。强化自己的特色,如果你没有特色,不要说政府看你,我特别希望跟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我跟他们坐在一起聊不了多长时间,一定知道自己的需求点在哪,你应该有这样的职业素养。我基本上是先说好,然后方案一出去就好一些。最核心的是知道政府的工作方向和社区需求以及个人的需要。我跟领导打交道的时候,就一定要知道他政绩的要求的点在哪。因为你做的是公益,是所有工作中,你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他要做的,但是他却没有做。做好你的专长,发挥你的特色,你在任何时候都最亲密的合作的伙伴或者更好的战略的伙伴。企业和政府跟你交流的时候,在资源动员上,你们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就没有结果。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把握时机,时政是很重要的,但是千万不要背离了你的专业化,你的特色,否则你就跟他没有办法对接。你在这个行业如果做的很好,很具专业性的时候,专业化服务提供很好的时候,你购买服务的机会就会多。做好品牌的描述,强化传播。我们民间组织的人写出来了报告可能民间组织能看懂,但是企业和政府看不懂,你解读它的话语体系,书写格式都不一样,我把所有的文件做完,只用提交,基本上象征性的会改一两个字,这个文件就发了。我们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我第一次跟人家打交道,要把我们这个单位联合发文,我作为一个承办单位在文件头上就不出现,做好品牌描述,我在每次写文章,都要知道人家话语体系是什么样子的。我写了一篇论文,给西安市民政局汇报,做政府购买服务的书上第一篇文章是我们的,他说刘老师你能不能把这个再改一改,我就没想到那个书给我的时候我们那个文章是第一篇章。做好品牌的描述,强调多元传播。我们知道我们能给人家什么,我们可以跟人家分享什么,爱要让你看见,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光说,什么都不做,你说你爱他,他十年之后就说你肯定不爱我。做事情一定要做完之后呈现出来。人才的培养和强化梯队的建设。新的机构,人才的培养特别麻烦,机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才形成一年,机构文化和管理文化很多没有形成,怎么让人安心的在这。其实特别重要的就是我们其实多一些工资,希望他能更好的去做,但是如果没有精神上的管理总是会出很多问题。做好人才的培养,不但有领袖性的人才,还有第二梯队,这样才会好。人才的培养真是要人命,借人家的就是不好用。你只要跟人去合作,泥巴自身,打铁还需自身硬,你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只能说高标准、严要求、低产出。我们跟企业家去谈,只过我们十分钟的时间,让我们等一个小时,结果一见,说了一个半小时,还不停。我觉得如果你自己没有很好的专业素养,你去跟外边的人合作时候就不行,一个人是这样不可以。不要给自己的员工贴标签,但是我经常贴,贴完之后就后悔。我介绍不同机构的人,他们就说刘老师我特别内向,说不出来,谁说你内向,我觉得你是外向的,你觉得可以把这个弄好。第一个是专业,第二个传播,第三个是培育。
王小龙(宁夏六盘善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这次西部论坛,我们组织今年才发起的,所以我们这次专门过来这边学习,今天老师说的过来这边取经,从昨天到今天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关于政府购买公益服务这一点,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自己的看法是政府在国家中担当一定的统治职能,他非常怕乱,他就把添乱,实际上我先说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一个人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中国在比较乱的时候,是毛泽东在49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所以中国人非常尊敬他。还有就是我们的前人主席胡锦涛同志,当年西藏发生问题的时候,是他头上带着钢盔,领着队伍奋斗在第一线,第二年他就到中央去了。政府害怕乱,所以购买公益组织,他们担心一点。我个人认为公益组织为什么能够被大家购买,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不仅要学习而且我们要把自身的团队打造起来,在自身团队里边,不仅要安排好外部志愿者和其他团队的协调,要把自己团队里面的机构培训好,如果自己的机构都培训不好,干一件事情干不成。我们从事公益的,有各方面的书籍,公益这方面,昨天说过了,它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英国,德国这些,他们在面临后工业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老龄化,所以社会出现一些动乱。我们做公益的,读一些书,因为这个工作比较烦琐,也比较忙。不仅读公益方面的书,还读一些管理学方面的,还有社会学方面的。管理人,如果你把团队管理好,读过历史书的人应该明白这一点。谢谢。
毛刚强:
谢谢。
张学仕(甘肃省敦煌市爱心公益联合会):
各位公益伙伴,大家好。我们是一个新的组织,我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来参加本次公益论坛,听了大家的经验的分享,包括郑冰女士跟我们讲的。我之前没有政府购买服务,我现在是我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公益社团,社区组织,必须要购买服务吗?或者说政府购买服务是我们经济来源的100%吗?因为我在公益上面,公益这条路上刚开始走,我的想法就是我们,是不是我们的社团的收入来源要多元化,政府购买服务是一部分,包括郑老师讲的,他们是通过他们,他们是个联合社,他们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包括捐赠。包括一些有经济收入的一些,类似于第三产业,我是想听一下各位老师是怎么样理解的。
毛刚强:
我们都是谈政府购买服务,但是是不是真的公益组织一定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才能往前走,这是个好问题。
杜俞瑾(甘肃怡欣中心咨询主任):
今天上午和下午大家都谈了,公益组织你的发展,你的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在前几年多数都是靠基金会,国外基金会和国内基金会,在目前咱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转型期,体现了社会公益组织的价值。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国外的基金会越来越被政府所敏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基金会资助的又比较少,政府看到了需要购买服务。未来政府购买服务是一个趋向,你要做好准备。你有的品牌和专业特色也可以跟国内公益组织合作。我们在甘肃就是今年的机构评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行业协会,这个行业协会里边每年就是承担了一些行业里面的指导费,资金也很多,关于走哪一条路要看自己的定位。
专和泛的问题,现在公益组织有好多类型,有些组织是需要专的,比如社会工作,助残,环保教育,医疗卫生,可能需要专,但是有一些公益组织,就叫个志愿者协会,像这样的机构就不需要太专,他本身是志愿者,专业背景很多,专业结构很多,就是一个志愿服务,会对老人,残疾人,环保都会涉猎,有些机构看你的定位,如果光是做儿童教育的就要专了。有些是延伸服务,不能把延伸服务看做你泛了,我是为妇女儿童开展身体健康服务的,我要评估它的需求,他的需求牵扯到家庭和社区的,服务的方法目标,大的目标里头有子目标的时候要考虑,我们怎么去理解,根据我们机构自身的特点,和我们的使命和愿景在看专和泛。
毛刚强:
谢谢。
兰树记(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副主任):
我们机构也在过去两年有政府购买服务的经验,我觉得不管是,现在政府拿出资金来购买,其实基金会支持,资助的。过去政府强大的力量购买,我们非常弱小,昨天提到说被收买,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包养。政府的钱也是纳税人的钱,也是为了推动公益的事业,都是为了怎么更好的做社会的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治理。过去我们机构的经验,第一年没有经验,做的很狼狈,中央财政严格要求,对机构工作有很大的干扰,第二年有经验,购买的服务用他的钱是作为机构的资源,真正明确机构要做什么事情,不管政府钱,还是基金会钱,都是更好的资源。这里面有一些松动,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中央财政今年出新的规定,会有一些过去严格的规定,像社区里面中央财政的项目支持我们做活动,要发给社区老百姓一些小的礼品,比如说反家暴的围裙,有时候这种不合理的规定让我们在社区做事情可能会相反起到反作用,你跟社区的关系就有可能受到干扰。我们机构在07年做的时候只有3个人,过去一两个人,突然没有项目了,没有关系,我们几个人勒紧腰带可以过去,但是机构大了,你要养这些人。你的培养成本高,也许给你干半年,一年,你这个领导人和不想的不一样就跑了,那你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去培养他,他就走了。我不太赞同把公益机构做强做大,小而精才是游击,你做强做大以后,很多资产都来了,那是一个负担。还有对于专业人才我也比较谨慎。太强调专业了,往往忽视了跟我们一起工作的社群的能力,真正的还是强调服务的社群里面有这样的人才,那才是很专业的,作为一个多上了几年学,我们要挖掘一下社区里面本身的力量,一个机构要招合适的人才,要做一个志愿者,搞个半年可以看出他是不是适合你机构的需要,而不是很快招进来,很快就走,这也是在机构成长中面临的议题,也是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谢谢。
毛刚强:
今天下午谢谢各位的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分享经验,谈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应。其实政府购买服务,我觉得可以一个机构是可以选择,也可以选择政府购买服务,也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只不过要清楚一点,我们做选择的时候,都面临风险,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合作的方式,和政府合作不一定都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NGO的专和精的问题,其实有选择很泛的领域的机构,也有做的挺好的,也有选择在单一领域里面也会做的很好的,但选择单一领域去做的机构,你的资金来源对某一个特定的机构或者部门有特别的依赖,你可能会有风险。做的泛也会有风险,但不是说一定有某一种模式可以选。专业性,我自己的体会,我比较强调NGO的专业性,但是专业性不止是在方法和经验上,我们先坚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和合作伙伴,和服务对象,我们什么样的价值,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强调我们的手法,工具,工作方式。专业不止是体现在技术方面的。非常感谢今天下午大家的参与。
高小贤:
我先说一下这个论坛是怎么办起来的,这个论坛从10年办第一届,当时主办单位是陕西妇女理论家庭研究会和陕西妇源汇,我相信在北京上海开了好几次大的全国的NGO会议,在会议上几次对话发现都不和西部的问题一样,在那个会上西部的声音很小。特别是有一次跟基金会谈的时候,谈到西部的很多机构缺乏资源,特别是跟国外基金会撤资的状况下,西部NGO面临困境。但是那个基金会讲了很多基金会成立,筹款指标数增加,如果做个地图,你会发现所有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都在沿海的区域,西部很少。东西部的差异越来越大,当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交给在场的另外一个NGO大腕级人物回答,那个人回答,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西部还得靠自己。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冲击,我回来以后需要一个平台。我是觉得看中国公益圈发展,西部的历史比东部早,90年代那时候中国最早的公益是在双边多边背景下产生的,西部先天的地理环境造成的贫困面大,我们的民族多样性,生态多样性,还有地处边缘的人口多,造成国际机构有大量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间也催生了一批公益组织,但是经历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最早办的论坛,这个字是很绕口的。为什么有这样绕口的东西,当时想,这个论坛针对西部的问题,如果资源短缺从哪找资源,可能立足于社区服务,社区本身是有资源的,扎根到社区服务,我们是服务于人的,在社区这个层面是我们要用心去做的。同时政府也谈社区服务创新,我们想把公益机构做的事情怎么推销给政府,所以想了一个社区服务创新,但是觉得跟政府的口号跟接近,后面加了个公益,这个名字很绕口,但是也体现了创办者用心良苦在里头。公益圈在社区做了案例呈现出来,把政府拉进来,也想把企业拉进来,看样子我们把企业拉的不是很成功,也可能策略不够,技巧不够。但是这四年走过来,政府对这个论坛是认可的,从来开会的领导的级别,关注点。在走的过程中间,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光靠我们两家是不够的,第一年的经费是我们自己找的钱。后来南都基金会过来,2、3、4届的钱都是南都支持的。这个计划对妇源汇三年,在这个中间,我们感觉到靠两家机构办这个是不够的,去年这个会之后,我们开了一天的,有的用了一天的开了西部NGO论坛,把西部面临的问题讨论了,下午谈到应对策略的时候,希望这个论坛是开放的,是个平台。今年这些机构开始联合起来主办这个论坛。大家一定感觉到他的特色出来了,我们每次请东部几家来分享他们的经验,西部人在社区层面联合度高,这也成了西部公益机构的平台,希望南都在之后继续支持,南都也答应了。昨天晚上我们开会有一个基本的决议,未来这个平台,可能还是仍然面对西部的,我们重点就是三个关键词,一个是西部,一个是社区,一个是公益,社区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至于其他字要不要取,看意见,但是这三个关键词要保留下来。论坛越来越趋于专业化。未来我们想这个机构也是开发的平台,但是下一届想采取轮流主办,现在目前联合主办单位有最早的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我们在变革,今年可能都知道,随着这个团队的成长,我们今年已经独立注册了一个机构,叫陕西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中心,今年是个过度,14年完全独立了,这个业务随着这个组织的独立就出去了。今年是五家联合主办单位,妇源汇就会推出,由新机构介入这个部门的主办方。下一届的承办方是连心,妇源汇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我就把话筒交给陆老师,由陆老师主持下一届的讨论。
陆德泉:
先感谢高老师他们在过去几年把西部社区服务创新公益论坛办起来,付出那么多心血,还有高老师的团队。
昨天我们讨论在不同的地方轮回演出,很重要的一个考虑我们现在看到在西部不同的省,都在陆陆续续出台有关的,如何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些相关政策,我们觉得轮流在不同地方做的原因,更多希望是到当地的时候能够去帮忙打气,鼓励当地不同的社会组织,我们不是孤独的,我们在西部都有兄弟姐妹。我们昨天讨论到云南的,像昨天提到,今年718省委书记对于如何来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一个非常进步的文件。到明年刚好是它的文件推出来一年,会不会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让西部的兄弟姐妹来打气,到云南这边,你们这边的社会发展希望给予支持。到后年需要更多的公益组织之间相互的帮忙打气,明年决定后年到什么地方,有可能回到陕西,有可能到贵阳。我们希望能够去征集一下大家对于明年或者以后论坛应该怎么搞,提一些意见,大家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
陈菲:
论坛,大家多交流,希望在来的这些机构里边互相能够熟悉,熟悉各机构是做哪一方面的工作,互相能不能帮助,能不能支持一下。有文字的东西展示,在这一次论坛的时候,报名的时候,各机构提供一个案例,把案例弄成册子,大家可以看。办会的经费比较紧张的话,可以参会的单位自己带展示的东西,展示的机构和项目,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主要是我觉得是参会学习,共享,互相认人,互相熟悉。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开了会互相不认识。多一些交流,多一些展示。
张学仕:
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我觉得前面这位老师讲的,是应该多一些互相认识交流的机会。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会务组能够把参会的单位有一个类似于通讯录的东西,以后如果有项目上合作,或者是我们互相学习交流,可能要方便一点。因为参会的机构也比较多,逐一去交换名片也不大可能,希望有一个通讯录之类的东西,我们留做底。恳请会务组完了之后能不能合影,作为留念。
陆德泉:
通讯录过去是习惯,应该是有的。
王小龙:
我是参加了第二届西部公益论坛,当时参加这个论坛的时候也照相合影了,当时觉得形式比较好,有分享的经验,这次来会议马上就结束,希望有一个集体的合影。希望爱心的汇聚能凝聚起来,我希望我们这次会议结束之后,西部论坛品牌搭建起来,后续怎么持续的做下去有交流的平台,我们信息比较发达,我们在以后的联系中多互相走动,互相交流,你做的是儿童机构,但是包括环保的项目没办法,我们有可能把资源就浪费掉了。这次参会宁夏一共来了四家机构,但是所有的发言过程中,我看了都是承办机构,包括云南的,甘肃的,西安的机构,他们上台发言,但是宁夏没有,我个人来参加,看的时候觉得前期的报名,案例分享,到底这次会议是怎么安排的。我个人的想法,这次案例的分享这些,我们是照顾每个省,每个省有一个案例分享,针对不同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希望照顾到每个省,大家都交流。案例分享上,社区创新这块,今天这个会议讨论了很多社工的分享,包括不同层面,做儿童的分享,环保的分享,妇女的分享,每个层面有一个案例分享,大家各个方面都能了解到,不能说案例分享全是社工的分享,教育的分享,我们要照顾到面。另外是交流一下,希望以后能够持续,谢谢大家。
王静:
我参加了一些论坛,包括广西自己的,我们原来白天有论坛,晚上会设展,我自己想了一下,通过通讯录,或者QQ群之类的可以加强交流。如果论坛除了这些讨论的内容,像圆桌会议,分享之外,可以设一个展会,不是面向大众的,因为面向大众的宣传各个机构也做了很多,是面向自己的,这样做儿童这块,他可以找儿童这块。通过展会的小型的,不对外,只是对公益机构自己,邀请一些购买方过来,包括政府的,基金会的,也可以考虑一下商业机构,企业这一块,受众是很狭窄的,小型的NGO自己内部交流展会。
志愿者:
刚才有老师建议拍照,我们论坛没有限制说一定要参加完两天,可能有些提前先走了,拍照的话我建议在第一天刚开始的时候,那个时候人最齐,领导都在,可以这个时候拍照。另外就是是叫论坛,我有一个建议,因为我们所有过来的机构其实专注的领域都不同,也要看每一届论坛的定位到底是探讨什么,比如说社区,还是教育,还是面向西部的社区有一个聚会。如果是面向西部地区的聚会,可不可以两天的时间,有一天是整体的大家聚在一起就大家共同问题探讨。第二天开分论坛,可能有一部分,有一些是做社工这个领域的,可能有一个老师,或者主持人统筹社工领域的分论坛,其他做环保的,有另一个分论坛做。谢谢。
焦若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群里社区发展中心主任):
其实看到第四届西部的时候,我非常亲切,我们今年办的第四届西部社会学论坛,我们也是强调用西部人的眼光看西部的社会和问题。社区服务创新的论坛我是第一次参加,我有这么几个感想。第一,我们邀请的发言方也好,分享方也好,能不能多样化一些。兰州市一直在社区服务创新,很多事做的比较成熟,避免把创新公益论坛办成独角戏。第二,我们在居委会一定是行政的,给文件盒子里面装文件,实际不是的。10年的时候我带着他们到北京去开会,他们看到我们这三个社区,是非常穷的,条件非常差的社区,但是居委创新非常好,我们带去的社区是我们兰州市最西边,老年贫困最严重的地区。在之前三任的居委会主任是被打跑的。我建议是不是可以把我们的分享方可以多元一点,邀请政府的人,居委会的人,包括社区里面真正的草根组织,可以增加多元的规划。第三,大家谈的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更多的人,前面刘会长讲都是一些消费者,购买的人,或者是出售的人没有来。为什么宝鸡社会救助的任站长我们很关注,像这样的专题活动,我们是不是找两个成熟的案例,邀请政府的来。第四,我是第一次参加,可能不了解,在会议手册里面想看到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都干了什么,有哪些成果,在第五届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下。
高小贤:
妇源汇网站里面有一个专题,里面有非常完整的资料。我们没有给大家发信息,如果想关注资料,我们可以上妇源汇的网站上去看,可能是信息沟通不够好。
陆德泉:
征集意见先到这里,我总结一下大家提到的观点。第一个是对于程序的设置,希望这个领域比较多元化一点,刚才提到涉及到不同的,教育的,扶贫的,有社区的,有一些环保的,怎么样在领域上保证多元。刚才也提到如何来照顾多元的省份,我们所谓西部,来自不同的省,这个省份在发言,在参与上一定的比例怎么去保证,这是刚才提到的。刚才提到涉及到领域比较多元,怎么样有充分的交流时间,在主论坛以外,同时加强分论坛的设置,提高交流的时间。刚才也提到如何在除了大会安排上的一些交流以外,如何在大会,非正式的交流,通过一些用展板,专题性的交流,包括晚上开展活动,加强业务上,人脉上的一些交流。刚才提到的对于最后,对于每一个参与的机构他们案例,是通过什么形式能够保留,能够更深入的交流,包括在开会之前,开会期间有不同的案例的介绍,包括机构的介绍。完了以后对这方面的一些会场上的交流的一些意见,包括案例的分享。我们看看明年怎么样针对大家提出来的意见,怎么样更好的去根据大家的意见来组织我们的会议,大家刚才提的意见就总结到这里。
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